Naturality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
Naturality Digital - TikTok难民潮结束后,小红书怎么样了?
Naturality
Naturality
3
Mar, 2025
Mar 3, 2025

TikTok难民潮结束后,小红书怎么样了?

TikTok难民潮结束后,小红书怎么样了?
TikTok在美国市场遭遇政策打压后,一度掀起了“TikTok难民潮”。大批TikTok用户“叛逆地”将阵地转移到另一家中国社交媒体平台——小红书,导致其一度霸榜App下载排行榜。#TikTokRefugee,一时间成为小红书“新贵”,相关话题和内容铺天盖地。
▲图片来自于 CNN Business,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很快,美国时间1月20日,TikTok停止服务的第二天,特朗普正式上任,并签署了TikTok禁令生效时间的延长令,TikTok的手机端恢复正常使用。截至美国时间14日早晨,苹果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也已经恢复了TikTok的下载功能。沸沸扬扬的“Tiktok难民潮”,正式画下句号。
禁令暂缓当日,小红书的美国市场单日活跃用户直线下降54%,不到一周时间,美国日活整体跌落70%。与此同时,TikTok的日活则显著回升。小红书上关于TikTok难民的热门话题,也从“这里有一个新的TikTok难民!” 变成了 “TikTok难民都去哪儿了?”
——答案很简单,他们回TikTok了。
美好生活 vs. 炸裂娱乐
TikTok用户既然来了,为何不愿意留下?
屡次尝试海外扩张未果的小红书,势必深知留不住TikTok用户的原因。归根结底,还是“定位不同”。 小红书的核心价值在于“深度内容分享和社区式用户氛围”,主打日常分享和生活方式,定位为“生活百科分享”平台。用户通过图文(占比较大)和视频等形式分享真实生活体验、种草心得及经验交流,从而形成具有黏性的社区互动。
而TikTok,无论是中国版抖音还是美国版TikTok,主打的都是“娱乐”,以快速消费型的娱乐内容为核心,定位为“短视频娱乐平台”。TikTok用户更偏向分享娱乐化内容,如挑战赛、病毒式传播视频等,追求沉浸式娱乐带来的快感,满足刷视频消磨时间的需求。
用户群体的本质区别
用户预期落差只是表象,其背后反映的是用户群体的根本性差异。
从数据来看,尽管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均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,但小红书的用户年龄高度集中在18-30岁,而TikTok则主要集中在24岁以下。
**性别方面,**小红书的女性用户占比具有压倒性优势,而TikTok的性别分布则较为均衡。
**收入水平也是一大关键因素。**以美元计算,综合多方数据,小红书用户的收入水平普遍较TikTok用户更高。一些调查显示,TikTok用户的平均消费水平偏向中等,由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占比接近20%,整体消费水平相对较低。而小红书的用户则明显属于高消费人群。
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两个平台的内容生态。小红书的用户更关注“生活方式”类内容,如美妆护肤、时尚穿搭、旅行探店、美食制作、家居装修、健身运动等。而TikTok的内容则更偏向娱乐,涵盖音乐舞蹈(挑战)、搞笑娱乐、生活技巧、美妆时尚、萌宠、美食等。
算法与定位的交互影响
两大平台的算法均基于自身的定位和服务目标而设计,并进一步塑造了用户体验。
小红书的算法:垂直、深度
小红书的推荐机制基于用户的搜索、收藏、点赞、评论等行为,推测用户的兴趣,并进行实时内容推荐。用户的主动搜索权重在推荐算法中占据主导地位。例如:
  • 主动搜索:用户搜索了“DeepSeek”或“AI”相关关键词,系统会理解其兴趣,并持续推荐相关内容。
  • 完整阅读:如果用户点击、完整阅读某篇图文或视频,算法则会进一步细化推荐内容,例如“DeepSeek保姆级攻略”“DeepSeek-码农神器”等。
  • 互动:若用户对某些内容进行收藏、点赞或评论,算法会更精准地定位用户的偏好,并提高相关内容的推荐优先级。
这一逻辑类似“漏斗模型”(Funnel Model),通过不断筛选和细化,精准匹配用户需求。
TikTok的算法:广泛、成瘾
TikTok的推荐机制强调“去中心化”,鼓励新内容快速爆红,使所有用户都有机会成为网红。其核心指标包括:
  • 完播率:用户完整观看的视频将更有可能出现在其后续推荐中。
  • 即时反馈(点赞、评论、分享、关注):用户的互动行为会提升相关内容的推荐权重。
  • 趋势内容插播:算法实时监测流行趋势,并推送潜在热门内容,即便用户此前从未观看过相关内容。
这一机制确保了TikTok能持续向用户推荐多元化且符合其兴趣点的内容,使用户沉迷于无止境的短视频浏览。
小红书来到下半场了吗?
“TikTok难民潮”虽然短暂,却为小红书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全球市场试炼。短时间内的流量激增,让小红书看到了自身的潜力,同时也展露了其在内容生态、用户粘性和推荐机制上与娱乐型社交媒体的不同。
这难道说明,屡次在海外试水不成功的小红书,来到下半场了吗?
归根结底,小红书与TikTok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,用户的期待也截然不同。所以如果小红书决定将海外市场的定位转变为TikTok的替身,那它的故事或许已经结束了。
但如果它能继续坚守自身定位,优化内容策略,结合本地化运营,提高用户留存率和满意度,并增强海外用户的归属感,那么小红书的上半场,或许还远未到顶峰。
分享:
Contact

有想法?展开聊聊!

姓名*
邮件*
电话
信息*
发送此信息,您同意我们的隐私政策 隐私政策